六十四.關於寫實繪畫型態

2013-10-31 16:12

    

寫實繪畫在藝術形態上屬於具象藝術,是繪畫的一種表現手法。藝術家通過對外部物象的觀察和描摹,親歷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現外界的物象,這種藝術作品符合觀者的視覺經驗,為觀者提供感官的審美愉悅。
    寫實繪畫源自西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寫實繪畫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得以壯大,歷經500年的輝煌,產生了許多藝術大師、巨匠和藝術史上的不朽名作。在20世紀之前,整個一部西方美術史就是寫實繪畫的歷史,這一點人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曾經有過這樣的事:“照相機”和“攝影術”的出現,一度使人們對寫實繪畫的功用產生了懷疑。事實上,攝影並不能取代繪畫,來自外部的挑戰會迫使藝術自身更加“藝術化”,這是藝術的自律性決定的。20世紀的西方美術打破了古典寫實傳統的一統天下,尤其是現代藝術觀念的誕生,大大拓寬了藝術的疆域,藝術界流派紛呈、多姿多彩,開始走向多元並進的嶄新天地。作為繪畫形式之一的寫實繪畫,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不乏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

寫實繪畫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畫壇仍然是寫實繪畫的一花獨放,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扶植和提倡。以徐悲鴻為代表的法國學院派寫實繪畫和俄羅斯契斯嘉柯夫學院派教學法被奉為正統,藝術實踐和教學長期限制在這種模式裡,從事為政治服務的主題性創作。在封閉的程式中,有一點應該被中外藝術家所承認,就是中國藝術家潛心鑽研繪畫技術的功夫大大提高。

隨著國門的打開,現代藝術潮流呼嘯而入,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畫壇真正地實現了裂變,多元化的意識深入人心,藝術開始與世界接軌,嘗試並努力同世界潮流同步發展。曾經被奉為傳統和正統的寫實繪畫命運如何?在現代藝術思潮中,寫實繪畫一度陷入兩難境地,似乎寫實繪畫被視作封閉和保守的同義語,在這種前提下,堅持學術性的立場變得十分蒼白乏力。加之藝術作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以來,由於藝術市場操作的不盡人意,也由於“市場”和“學術”的不同步,部分藝術家更屬意於市場的競逐,便使得寫實繪畫(當然不僅限於寫實繪畫)的學術形像有點雪上加霜的味道。但是,寫實繪畫作為多元的一元,其自身的藝術使命和藝術魅力在經歷諸多風雨之後,仍然不減它的風采。從近年展示的藝術實踐來看,寫實風格的藝術家至少帶給我們以下三點提示:

首先,藝術家更注重繪畫語言的表述,充分運用油畫藝術的載體來關愛人生,關注人與社會的關係。繪畫語言風格各異,強調自我面貌的凸現。再者,藝術家在實踐中吸收了多種材質的運用(部分功勞應歸於依維爾和賓卡斯的材料技法教學),畫面的效果處理明顯優於八九十年代。最後,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現代藝術觀念的融入,不少藝術家在作品中以全新角度詮釋和表述心像,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主張,人們稱之為“新古典主義”、“新具象主義”、“新架上繪畫”等等,我們姑且可以統稱為“新寫實主義”。

聯絡我們

亞米德國際藝術

amid.gro@gmail.com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南路一段一號12樓之7

(02)2777-3633

搜尋網站

© 2013 亞米德國際藝術 版權所有。

Make a free websiteWebnode